一、什么是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以往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二、四重维度看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快”
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接待数量不足1亿人次;到2010年,全国已拥有一万多个个休闲农业园和乡村旅游景区(点),150万家农家乐,年接待人数超过5亿人次,收入超过900亿元。2012年,北京市密云县等41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北京市朝阳区蟹岛绿色生态农庄等100个点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高”
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活动,制定了《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运营与建设规范》;北京和上海先分别率先发布实施《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
“多”
乡村旅游十大类型:农家乐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红色旅游结合型。
六大模式:村民独立发展、村支两委+村民、政府+村委+村民、政府+旅行社+农民协会+村民、外来企业经营、外来企业+农民协会+村民。
“聚”
乡村旅游要素开始集聚,逐步由依托农户的同质化、个体化、分散化向依托自然村落的特色化、产业化和集聚化方向转变。
三、关于乡村旅游最重要的9大政策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增长极,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有巨大的空间,产业增速发展很快,近年来处在爆发式增长阶段。1、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3、发改委: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推进特色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4、七部委发文落实金融助推脱贫,打通旅游扶贫路。5、国家旅游局:120亿旅游基建基金申报启动。6、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出台。7、九部门联合发文:重点从八个方面推进产业扶贫。8、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四、价值体现
为市民:提供吃、住、行、游、购等各类信息、周末休闲游线路,快速查询、在线预订。为商户:整合农家乐、度假村,地方景点、地方特产商家,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宣传、营销推广、短信预订、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商务会议,度假休闲,拓展培训等服务。为主管部门:提供信息传达、网上评级、行业监管、经验分享。
海南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联系海大郑教授1307897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