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情况看,海南省休闲渔业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得益于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诸多发展的后发优势,未来休闲渔业在产业链深度、产业融合度和产业带动性等方面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1.拥有世界一流的海钓资源环境。海南省海洋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清洁海水占监测海域的面积比例保持在95%以上,近岸珊瑚礁、海草床生态系统基本保持其自然属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相对稳定,优良的气候条件使得一年四季都适合开展各种休闲垂钓体验,举办各种专业的垂钓赛事,是我国发展垂钓(海钓)及水上运动的最佳区域。海南省授权管辖海洋面积广阔,海岸线绵长,岛、洲、礁、滩星罗棋布,海洋渔场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岛屿四周环海,钓场众多,环岛钓场130余处,钓点上千个,其中有国际钓鱼协会(IGFA)认定的“世界第三大海钓钓场(七洲列岛-大洲岛)”,有“海钓圣地”之称的南海西沙钓场,还有大小30余个垂钓资源丰富的一流钓场。我省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海南岛本岛近海有鱼类600多种,三沙群岛海域有鱼类1000多种,远远高于国内其他海域,其中旗鱼、黄鳍金枪、牛港等鱼种是国内其他省份所没有的,三沙群岛海域金枪鱼等大型鱼类的钓法能与国际流行的海钓活动接轨,对国外海钓爱好者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是将来引进国际高层次海钓比赛的先决条件。
2.历史悠久的渔业文化。海南渔民上千年来,依托南海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生存,创造出适合当地环境的渔业技能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渔业文化,如潭门108兄弟公祭海、儋州调声、陵水疍家等。万泉河、南渡江孕育了海南中部的黎苗少数民族渔业文化,如冲浪鱼、山歌、黎语等。这些传统的渔业文化,内容丰富,原生性强,具有不可替代性和自然垄断性。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与渔业的有机结合将为休闲渔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3.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在全国规划建设的10大沿海渔港群中,海南规划建设“海南岛沿海渔港群”和“南海渔港群”两大渔港群。同时,我省拥有中心渔港6处、一级渔港7处、二级渔港13处、三级渔港17处,未来渔港的综合休闲功能将逐步提升,发展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渐具备。规模化淡水水产养殖、海岸带工厂化养殖、海洋深水网箱养殖、水产种苗人工繁育等现代养殖业已经初步形成,发展观赏、体验等方式的休闲渔业条件日渐成熟。省内已形成海、陆、空齐全的立体交通网络,打通了交通运输体系中陆运、水运、航运各大枢纽的连接环节,全岛各地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更高效,人流、物流来往更加便利。
4.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优势。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配套文件赋予海南投融资、财税、消费、对外开放、改革创新、人才等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对企业在海南投资发展休闲渔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当前,我省加强以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重点的制度创新,鼓励各市县各部门各行业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休闲渔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下,休闲渔业将成为海南未来的投资热点和“蓝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