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2016年,海南农业增加值达到1000.18亿元,增长4.2%,增速排名全国前列。但海南农产品加工长期存在技术含量与自动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附加值低、农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短、低水平重复生产和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及农业品牌缺乏等问题,技术供给与企业需求对接难,常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丰收变丰灾,成为海南热带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转移的瓶颈。打通瓶颈之路最重要的是建立热带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二、问题
1、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还很低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90%左右,我国在40%到50%左右,而海南省则为 32%。海南省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36:1,而发达国家为2-4:1,我国为1.7:1,农产品保鲜加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国内平均水平。
2、自主创新能力弱
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缺少现代化装备,更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同质化现象严重,重引进不重创新,重模仿不重开发,产业高端主体技术与装备仍依靠进口,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程度低。设备的稳定性、可操作性、以及连续化、自动化、程控化等方面水平不高,普遍缺乏高水平的监测手段,阻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规模效益的形成。
3、产地初加工落后
热带水果不耐贮藏,而我省水果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环节,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小企业加工设施简陋,工艺落后,产后损失大,质量安全隐患突出。据测算,热带水果产后损失率达到了20%-30%,而发达国家仅为1%-5%的水平,国内也仅为10%-20%。且产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少。
4、资源利用率偏低
受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制约,农产品加工业物耗、能耗、水耗相对较高,资源利用率低,节能减排压力大,产出效益低,不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和建设。
5、热带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科研平台少和不成体系
目前海南省仅有关于热带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科研平台4个,分别是海南省果蔬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与保鲜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果蔬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果蔬冷链研究重点实验室,这些重点实验室主要侧重与热带果蔬保鲜加工与质量安全方面,基本涵盖了热带果蔬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但这些功能比较单一,并没有机整合和缺乏系统性,更不用说是有集热带农产品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技术开发、培训服务、标准服务、人才需求、技术需求、市场情况、融资服务、安全检测等为一体了。鉴于此,本提案你提出针对目前海南省热带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利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龙头企业共同建设一个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热带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三、海南以科研赋能农产品深加工的案例
作为海南老爸茶的标配,鹧鸪茶近日被打造成新晋“网红”,与来自万宁的鹧鸪茶和产自乐东的腰果结合,两份“土味”造就了一种新的坚果零食——鹧鸪抹茶腰果。
鹧鸪抹茶腰果、鹧鸪乌龙冷萃茶等是最近的‘网红’产品。尚南堂海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郗志强表示,近5年来,公司在科研方面投入了一千多万元,今年5月,尚南堂还和海南大学合作成立海南鹧鸪茶研究所,希望“借智”高校实现鹧鸪茶产、学、研的高度融合。
这场合作的背后,折射出一个业内的共识:一条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包括种植、产品加工研发和市场营销,而科研院所和高校具有专业的学科研究能力,如果研究成果能快速转化成产能和产值,将加速产业的发展。
而且,科研力量加入进来,还能帮助保护和开发利用本地种质资源。以鹧鸪茶为例,这本是一种生长在海南的野生茶。尚南堂通过与海南大学、浙江大学合作开展研究,收集野生鹧鸪茶的种质资源,发现野生鹧鸪茶有两到三种颜色,这为鹧鸪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四、发展热带农产品深加工的政策支持
《关于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