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设计  海大源  欢迎您!
海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中元设计 海大源欢迎您!
知识创造价值  诚信赢得尊重
66185800  13078970300
海大源欢迎您!
知识创造价值 诚信赢得尊重
  
    
海南省美丽乡村评定考核办法
来源:www.aosee.com.cn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16-04-03 | 513 次浏览 | 分享到: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

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已经六届省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海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高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三大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三项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全省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二)主要目标。

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配套建设、突出特色、持续提升”的要求,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文明生态村建设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生态人居提升改善。村庄规划应充分尊重和吸收村民意见,内容应坚持简化、实用,指导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构建有乡村特色的人居环境。

——生态环境整洁优美。农村垃圾、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生态环境干净整洁优美。

——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得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基本形成,农民经济收入持续增加,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

——生态文化不断进步。农民生态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勤劳致富、遵纪守法、崇德向善、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

2017年,各市县农村垃圾治理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全省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基本消除,建成不少于50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到2020年,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出行、卫生等基本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干净整洁、舒适美观、文明有序,建成不少于100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示范村和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景区。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民为本。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防止大包大揽、大拆大建,节约集约用地,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变成农民广泛参与的群众活动。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等实际,充分考虑资源禀赋、乡土文化等差异,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各自特色。

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协调发展。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脱贫致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以市县为主,属地管理,通盘考虑、整体推进。省直相关部门加强支持和指导,形成合力。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三大专项整治。

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系统推进、健全机制,全面治理村庄道路、庭院、水体、田园等环境卫生,实现并保持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一是深入开展“清洁家园”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农村陈年生活垃圾,完善村庄保洁制度,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探索区域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促进农村垃圾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到2017年,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的村庄全域覆盖,按服务人口的2-3‰的标准配备专职或兼职保洁员,每个村庄配备至少一个垃圾收集箱,每个乡镇建有1个以上垃圾中转站或收集站,根据需要配备至少1辆以上垃圾转运车;到2020年,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9座,升级改造渗滤液处理设施14座,新增生活垃圾转运设施58座。

二是深入开展“清洁田园”专项整治。重点是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在组织发动基层干部、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民群众进行集中清捡的同时,严格实行“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工作机制,到2017年基本清除农药、化肥包装物及农用塑料薄膜等生产废弃物,到2020年化肥、化学农药分别减量20%30%,提升田园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深入开展“清洁水源”专项整治。全面排查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周边工业、生活、畜禽污染源,依法清除、取缔有污染影响的各类排污口和污染源。加强河道水体清淤治理,到2017年底,农村池塘、河道水体垃圾、污物全部清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统筹考虑分散处理、就近处理或集中处理等方式,推广生活污水湿地处理技术,到2020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5%以上。合理确定村庄畜禽养殖区域和养殖规模,科学规划建设村庄养殖小区,推行粪污集中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二)大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三大建设行动。

1.大力推进“生态人居”建设行动。

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完善村庄建设规划,改造农村危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特色村庄建设,构建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

——加强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根据“多规合一”成果,加快编制市(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完善和提升村庄建设规划,提高村民参与度、知情度,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全面建立农村建房报建制度和风貌管控制度,引导村民选用特色民居建筑方案。加强违法整治,依法查处违规乱建行为。

——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到2018年基本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175万户农村D级危房改造。发挥农村危房改造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房报建和风貌管控工作,建设绿色农房、绿色村庄。

——加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从2016年开始,所有新建、改建的农村住宅均要配套建设带三格化粪池的卫生厕所;加快现有无卫生厕所住宅的改厕工作,到2020年,全省85%以上农户通过新建或改厕,完成家庭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农村道路、公共停车场、安全饮水、供电、通信、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低碳社区建设,引导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完善提升农村道路系统和农村对外交通路网体系;到2020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村庄道路铺装硬化率达到95%,客运通达率达到100%;村内道路以现有道路为基础,保留原始形态走向,就地取材加以完善。

——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按照花化美化、经济实效的原则开展好村庄绿化。村内结合庭院经济打造花园村庄,形成村内花果园、村边防风林、村外绿田洋的乡村田园风光格局。组织规模化种植名贵乡土树种,打造农村绿色银行。到2020年,平原、台地、丘陵、山地四种类型的村庄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45%55%65%75%以上。

——加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着力建好村“两委”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有条件的地方要拓展幼儿园、社会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站、金融服务网点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农村社区综合体。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光纤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加快4G网络全面覆盖。

2.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建设行动。

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编制农村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海南品牌农业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升级。在农村组织发展互联网+乡村旅游业、乡村生态加工商贸业等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海南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积极引进国内电商龙头企业布局海南农村市场,打造海南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成片集中,提升农村土地规模效益。开展农民产业技能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加大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把特色产业风情小镇打造成独具特色魅力的旅游服务基地,把每个美丽乡村打造成旅游景点,把农户建筑作为一个文化小品来改造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旅游景观。到2020年,力争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上。

——发展乡村特色民宿业。依托我省独特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文底蕴,以市场为导向,以文明生态村、美丽宜居村庄、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传统村落等为载体,优先在城市近郊、景区周边、文化遗存地,培育健康、人本、精致的乡村特色民宿。到2020年,集中培育600个以上乡村特色民宿村,创建200个以上乡村民宿型农家乐综合体。

3.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行动。

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形成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培育特色文化村庄。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农村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农村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等农村非物质文化;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民居名录,建立健全保护和监管机制;编制和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村庄建设规划应有体现乡村传统建筑特色的专篇。

——开展文明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理念教育,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提高环境卫生治理意识。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促进乡村

服务项目
咨询流程
政策动态
  
网站导航
<--这段代码是专属于这个站点的:www.aosee.com.cn 此段代码添加前,请勿添加到其他站点,否则将无法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