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环保节地绿色殡葬项目可行性研究之解决目前海南殡葬改革问题的必要性
近年来,海南省立足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战略定位,深入推进殡葬改革,不断完善殡葬管理制度,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各市县殡葬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文明殡葬观念逐步树立,殡葬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不适应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发展、不符合政策法规要求、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火葬范围小、火化比例低。2018年全省火化遗体4548具,全省火化率仅8.1%,虽然较2017年6.6%有所提高,但远低于全国48.3%的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滞后、社会反响强烈。目前除海口、三亚外,其他市县(区)至今尚无火葬场和骨灰存放场所,仍有少数市县(区)尚未建成城市公益性公墓,难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殡葬需求。思想观念落后,影响殡葬改革发展。群众文明殡葬的意识还不高,对实行遗体火化存在严重的抵触思想,对节地安葬方式难以接受。
随着海口市的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海口市的殡葬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国家、省、市颁布了殡葬管理条例及节约用地的法规,对火化区死亡人口作出了一律实行火化的规定。
据统计,2018年末海口全市常住人口230.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1.05万人,城镇化率78.6%,比上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死亡人口1.13万人,死亡率4.9‰。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2%。(数据来源:《海口统计年鉴-2019》)。
根据《海南省推行绿色殡葬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年)》到2023年,海口市的火化率需要达到100%,但是目前海口市的火化率不足30%,制约海南省殡葬改革的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海口市绿色殡葬的公墓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城市居民身故以后,亡者的亲人都是选择在农村寻找或者购买一块土地作为他们的安身之处,这对于本来耕地面积就很少的海口市来说,更加突出了死人和活人抢土地的问题,死亡其实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绵延已久的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人死后多变成鬼,所以田野、林间山地出现的墓地,都给人以压抑感和恐惧感。
进而通过推进建设海南省海口市环保节地绿色殡葬项目建设显得尤为必要。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健全海南省海口市绿色殡葬项目的基础设施,通过积极推进弘扬现代殡葬精神、绿色殡葬理念,对移风易俗,纠正陋习,推进解决海南殡葬改革面临的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海南海大源·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项目小组·整理
海南海大源唐老师
海南大学东坡湖畔
2019年5月3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