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提出了今明两年“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多项硬核任务,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作稳固保障。
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为何被特意提上日程?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可以发现其对夯实农业基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大有裨益。
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要求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包括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有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等。
农业物联网能发挥的作用主要分2个方面。
一是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作物种植从依靠人工经验,到根据物联网传感器在田间地头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分析后得出农作物精准种植方案的转变,促进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二是建立完整可视化的追溯体系,让农产品从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的所有信息都可基于物联网客观记录特性而透明化呈现。
二、促进数字化进程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施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除了促进各项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等层面,推进数字农业进程也是重点任务。在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的探索道路上,大气候农业除了在种植端发力,还践行出了2种特色模式。一个是在监管层面,为农企、政府涉农部门量身打造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除了农业全域监管,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层面均有相应的落地运用。另一个是在产销对接层面,创建国内首个F2B物联网电商平台。将数字化农场与采购商对接,依托物联网设备全程监控,让农产品全程可追溯。为采购商提供可信任的品质把控依据,为农户提供高效的产销对接渠道,打造订单农业。
三、农业物联网的意义
农业物联网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并即时分析,可指导农户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进行农业生产,达到现代化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与质量。
农业物联网,即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的物联网。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农业物联网一般应用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四、石山物联网农业小镇
2015年6月,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在海口秀英区石山镇正式启动建设,由朗坤集团进行顶层设计、建设、运营。
海南"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是全国首个智慧农业小镇,运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和技术,以"1+2+N"的运营模式贯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全产业链,打造的一个新型的农业小镇。
海南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联系海大郑教授1307897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