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南特色农业“升级版”
20多年来,海南农业凭借热带特色,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品牌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海南热带农产品既面临着广东、广西以及东南亚国家同类产品的冲击,又面临着内地设施大棚反季节瓜菜的竞争,其发展优势逐渐减弱。
“品牌农业是海南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总抓手,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打造优势产业和经济王牌的迫切要求。”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说,海南农业亟须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循环型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制约和农业效益提升的矛盾,品牌农业则是解决之道。
为此,2013年海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发展的意见》,推动海南农业品牌化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同时,海南省政府每年还至少拿出1亿元设立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项目实施效果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
“品牌农业发展,标准化是前提。”海南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周晓宏介绍,近几年海南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省现有3个部级现代农业园区、70个标准化园艺示范场、54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7个万亩特色果菜和橡胶生产基地。生猪规模化比重稳定在75%以上,家禽规模化比重超过87%。海南今年共制定了莲雾、香蕉、芒果、菠萝、绿橙、文昌鸡、海南猪(屯昌猪)、白莲鹅、黑山羊(东山羊)等9个海南地方特色品牌农产品标准。
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海南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目前,海南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18个,面积317万亩。150个种植企业生产的343个产品已被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年销售额逾36亿元。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17家24个产品,面积13.8万亩,年销售额3.7亿元。
累计认证有机食品企业25家,产品总数212个,有机食品面积达9092亩,年销售额3亿元。
周晓宏介绍说,省农业厅还加快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编制42个地域特色农产品上报农业部,三亚芒果通过农业部评审,成为海南第一个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
据测算,品牌农业已成为海南农民增收的主要部分,直接带动全省80%左右的农户发展生产,户均每年从中得到经营收入2.29万元,吸纳320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每年从中得到工资性收入300多亿元。
“品牌是产品质量、价值、声誉的载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为了保住海南热带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江华安不止一次致信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邀请他们一起严把海南农产品质量关,“只要检测超标,一律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