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界定
深远海养殖指在远离大陆、水深20米以下的海区,依托养殖工船或大型浮式养殖平台等装备,并配套深海网箱设施、捕捞渔船、能源供给网络、物流补给船和陆基保障设施所构成的,集工业化绿色养殖、渔获物搭载与物资补给、水产品海上加工与物流、基地化保障、数字化管理于一体的渔业综合生产系统,是“养—捕—加”相结合、“海—岛—陆”相连接的全产业链渔业生产新模式。由于深远海海域水的交换率高、污染物含量低,因此向深远海海域发展养殖将减轻各种污染对养殖生物的影响,生产出健康洁净的水产品,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深海营养源。
不过,受限于技术条件等影响,目前除金枪鱼外其它深远海养殖都处于商业化发展阶段,因为深远海养殖需要较高的装备技术水平和供应成本,一般需要工业规格的投资和私营公司管理。尽管深远海养殖仍处于试验阶段,很多技术问题也仍待解决,但不可否认的是,深远海养殖发展潜力巨大。据估算,全球深远海鱼类养殖可达3000-5000万吨,产值达到600亿美元,这相当于2012年全球水产养殖产值的41.6%蒙昧无知鱼类养殖产值的43.6%。除了经济效益之外,深远海养殖还有助于避免因捕捞引起的海洋荒漠化,增加海洋渔业资源和全球食品安全。
二、发展前景
2013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讨论通过《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控制近海养殖密度,拓展海洋离岸养殖和集约化养殖,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此,专家通过研究提出深远海与绿色网箱发展模式,开发大型深水网箱养殖品种与养殖技术,探索深远海巨型现代化养殖网箱、养殖工船和养殖平台等新养殖方式。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资源进行水产健康养殖,是提高我国养殖水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强出口能力的重要途径。
海南省共有深水网箱9832只,主要分布在临高、儋州、澄迈、昌江、陵水、三亚、海口等市县,其中临高深水网箱数量占全省的近80%。临高的深水网箱规格(周长)有80米、60米和40米等几种,网箱每只产量分别为36吨、20吨和10吨。深水网箱养殖总产量3万多吨,总产值超过10亿元,从事深水网箱养殖的渔民年均纯收入8万多元,成为渔民的“海上银行”。目前,深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有石斑鱼、老虎斑、珍珠龙胆鱼、军曹鱼等种类。深水网箱养殖的金鲳鱼,90%经速冻后销往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剩余部分以鲜活品销往国内市场。
但总体来说,我国深远海养殖能力还较弱,几乎只有深海捕捞,还没有成型的深远海规模养殖平台。差距集中在工程设施、配套设施、网箱养殖和海洋牧场构建技术上。然而,我国在近海海水养殖设施装备、养殖技术、能源供给、物流和加工等方面都已经有了较好的研究和技术储备,已具备深远海养殖研究和应用的必备条件。国家有关部门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深远海养殖已经有了战略规划。上海市科委“大型海上渔业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技术研究”项目和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离岸冷水鱼绿色养殖工程”之一的“86米(3000吨级)冷水团养殖工船”项目,已经进入研究和设计阶段。除了装备、工程与技术外,深远海海水养殖如何与远洋捕捞配合互补以及深远海海水养殖如何与国际水产品贸易衔接等问题,也备受专家的关注。
因此,海南也将可在深海养殖产业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