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位于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及周边深远海域,依托海南自贸港“海洋强省”战略及陵水“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政策优势,以“科技赋能深海养殖、精深加工提升价值、三产融合带动乡村振兴”为核心定位,打造集“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冷链物流—水产品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旅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海洋经济项目。项目定位为:海南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示范基地、南海优质水产品精深加工枢纽、海洋经济三产融合标杆项目。通过引进深远海养殖工船、智能化网箱等先进装备,养殖石斑鱼、金鲳鱼、军曹鱼等高端海水鱼;配套建设精深加工产业园,开发即食海鲜、鱼糜制品、鱼油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步构建“线上+线下”品牌销售网络及海洋主题文旅体验区,实现年养殖优质海水鱼1.2万吨、加工水产品8000吨,带动周边500余名渔民就业,助力陵水打造“中国南方深海养殖加工产业高地”。项目总占地150亩(含陆地加工园区100亩、配套码头及仓储区50亩),深远海养殖海域面积500公顷,分三大核心板块建设:1.智能化养殖装备部署:投放3艘10万吨级深远海养殖工船(每艘配备水质监测系统、自动投饵机、水下机器人巡检设备),建设20组“5G+AI”智能化圆形网箱(直径60米,深度30米,抗12级台风),配套建设离岸式养殖监控中心(实时监测水温、盐度、溶解氧等指标)。2.苗种培育基地:在陆地加工园区内建设标准化苗种培育车间(5000㎡),配备恒温育苗池、水质净化系统,年培育优质鱼苗3000万尾,保障养殖板块苗种供应。3.养殖配套设施:建设深远海养殖物资补给码头(长度200米,可停靠500吨级运输船),配置2艘养殖物资运输船、3艘渔获转运船,实现“养殖—转运”无缝衔接。1.精深加工车间:建设4栋标准化加工车间(总建筑面积20000㎡),其中:即食海鲜加工车间(配备真空包装机、高温杀菌设备,年产即食鱼柳、调味虾夷贝等产品3000吨)、鱼糜制品车间(配置鱼糜生产线、速冻设备,年产鱼丸、鱼糕等产品2500吨)、鱼油提取车间(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年产高纯度鱼油500吨)、冷链加工车间(配备零下40℃速冻库,日处理鲜鱼200吨)。2.质量检测中心:建设2000㎡水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微生物检测设备,实现“从海域到餐桌”全流程质量溯源。3.仓储物流设施:建设5000㎡低温冷库(存储容量1万吨)、3000㎡原料仓库、2000㎡成品仓库,配套5辆冷藏运输车辆,构建“园区—港口—全国”冷链物流网络。1.综合服务中心:建设3000㎡综合办公楼(含行政办公区、研发中心、员工宿舍),配套建设员工食堂、医务室等生活设施,满足200名员工日常办公生活需求。2.海洋主题文旅区:在码头周边建设5000㎡海洋科普馆(展示深远海养殖技术、海洋生物知识)、2000㎡海鲜体验餐厅(提供现捕现做海鲜餐饮服务),打造“深海养殖观光+海鲜美食体验”文旅线路,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3.公用工程设施:建设1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500吨,处理后废水达标排放或回用)、1座110KV变电站(保障园区及养殖装备用电需求),铺设园区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20000㎡)。完成项目立项、海域使用权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开展深远海海域勘察、水质监测、市场调研等基础工作;完成项目总体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及招投标工作;落实项目资金(含企业自筹、银行贷款、政府专项补贴)。推进陆地加工园区场地平整、厂房及仓库建设;完成深远海养殖工船、智能化网箱的定制与建造;建设码头、变电站、污水处理站等公用设施;铺设园区供排水、供电、通信管网,实现陆地板块“五通一平”。完成加工车间设备安装调试(如鱼糜生产线、鱼油提取设备);部署深远海养殖装备(投放养殖工船、网箱,安装智能化监测系统);开展苗种培育与试养殖(投放首批鱼苗500万尾);进行水产品小批量试加工,优化生产工艺;组织员工培训(涵盖养殖技术、加工操作、质量检测),试运营海洋科普馆及海鲜餐厅。全面开启深远海规模化养殖(年养殖1.2万吨优质海水鱼);精深加工板块满负荷生产(年产8000吨高附加值产品);拓展“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商超专柜”销售渠道,打造“南海深海渔”品牌;常态化运营文旅体验项目,实现“养殖+加工+文旅”协同发展;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海南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持续提升项目竞争力。
项目前期报告文件要专业,海大源来帮您编!
海大源管理咨询团队,专业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远景规划,项目战略报告,项目商业计划书。
联系我们
郑教授:13078970300
唐助理:18907578494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甸五西路海悦国际A座1804(海南大学北门外)
网址:www.aosee.com.cn